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官网)




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官网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孙加源

不知不觉,自 2007 年,我从复旦大学呼吸内科专业博士毕业来到上海市胸科医院工作已经 13 年了。最初的 1 年在呼吸内科病房轮转,自 2009 年起,我开始专职在呼吸内科从事呼吸介入亚专业的工作,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我们在 2009 年 10 月 23~24 日举办了“第一届胸科全国呼吸内镜诊 断与治疗研讨会”。时光荏苒,一晃我从事呼吸介入已经12个年头,“第十二届介入呼吸病学诊治新技术大会暨第一届肺部肿瘤消融治疗学习班” 也于今年 10 月召开。

难忘这激情燃烧的岁月,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沮丧,曾经为靠自己的技术诊治无数患者、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生的希望而感到内心的满足,也曾为操作欠佳而不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效果而深感内疚;曾经为自己开展的一个又一个临床新技术感到兴奋,却也为这些技术申请不到国家自然基金而很长时间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12 年里, 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故事不胜枚举, 这里我想结合我们所开展的2项技术的经历来介绍一下自己从事呼吸介入 12 年的感悟。

对已有的技术要做到极致

第一项技术是超声支气管镜(CP-EBUS)技术。超声支气管镜最早由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发明,2003 年在著名的《胸腔》(THORAX)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介绍了初始的 11 个病例,2008 年我国引入超声支气管镜。我们现在都知道,类似超声内镜,它是一款先端携带超声探头的支气管镜,通过操作通道可以对气管或者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或者肿块进行穿刺,可以说是呼吸介入诊断气管/支气管周围病变最重要的工具。

我有幸于2008年10月去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跟随栗本典昭教授短期学习超声支气管镜技术,之后在2009年6月开展了我院第一台EBUS TBNA,尽管我们在国内也是首批使用超声支气管镜的单位,但是如何利用超声支气管镜做些自己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我们用 3 年时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超声支气管镜专著和操作光盘,并根据2009年最新肺癌 TNM 分期系统制定了超声支气管镜下淋巴结定位模式图,这张图谱目前在国内多个气管镜室都有展示,并且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支气管镜室也挂着这张图谱,证明了国内和日本同行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的专著、光盘和制定的挂图对超声支气管镜技术在国内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我们结合医院自身疾病谱特点,把超声支气管镜诊断良性疾病、 获取肺癌转移淋巴结标本进行分子检测、EBUS 影像无创诊断作为临床研究突破点,迄今为止发表了总计23篇文章(其中SCI15篇,总IF49,被引198次),这些文章尽管都是临床研究文章,但是每篇文章都不乏亮点,并不是简单地告诉读者,“我用这种方法诊断了一个疾病,他的诊断率是多 少”,仔细去读,都会给人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例如我们在国际上首次提出EBUS灰阶模式和血流模式9个变量、弹性五分法定性方法及定量方法用于无创鉴别淋巴结性质,阐述了不同胸内疾病淋巴结多模态影像特点,为利用超声支气管镜影像无创诊断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证据。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也于2018年拿到了关于EBUS影像诊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尽管超声支气管镜技术并非首先在我国开展,是一项引进的技术,我们只是在国内首批开展,但是我们仍然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另辟蹊径,把已有的技术做到更好和极致,从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强”,形成自己学科的优势和亮点。

对没有的技术要想办法创新

第二项技术是关于引导支气管镜技术。引导支气管镜技术是指用于经支气管诊治肺外周病变的支气管镜技术,有别于传统的管腔内可见病变的普通支气管镜诊治技术。引导支气管镜技术也是国内新引进的技术(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的经支气管肺活检2011年引入国内,虚拟导航支气管镜2013年引入国内,电磁导航支气管镜2014年引入国内),我们也在国内有幸第一时间使用和掌握了这些技术,但是有了之前超声支气管镜技术开展的经历,我们意识到,单纯地使用舶来品是不够的,仅靠单中心的研究病例也是不够的,尽管我们中心目前每年引导支气管镜的操作量近千例。

2014 年,我们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发和验证了国际上首个可以配合细支气管镜使用的国产电磁导航系统,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可达87.18%,在此基础上获得了2017年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项目支持。同时近年来也主持开展了 6 项,参与两项国内多中心的引导支气管镜诊断和定位肺外周结节或者病变的随机对照或者真实世界研究 , 目前已完成 3 项。

传统的引导支气管镜技术只用于肺外周病变的诊断和定位,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患者,尽管他们得的是早期肺癌,却由于心肺功能差, 不能耐受胸腔镜手术,甚至经支气管镜活检都有一定的风险,而支气管镜已经是获取病理诊断最微创的活检方法了。因此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能不能把活检和定位工具换成治疗工具,从而对肺外周病变或者肺结节进行经支气管治疗呢?

2015 年 4 月,我们和国内一家企业合作,成功开展了国际上首例电磁导航引导下经支气管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合手术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2016 年 4 月又成功进行了引导支气管镜下无水冷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尝试。后续我们联合国内厂家研发了用于消融肺部恶性肿瘤的柔性水冷微波消融针和超低温冷冻消融针,并通过动物实验完成相关性能测试,在理论上证明了经支气管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肺外周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目前已在临床成功开展各类经支气管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近百例,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均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个别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效果,为不能手术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和方法,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申报了与引导支气管镜诊治相关的各类专利 20 余项。

如何避免一味技术上的跟跑,而是做到并跑和领跑?在开展引导支气管镜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体会是多中心合作,产学研合作,以为患者解决问题为导向,不断追求技术变革和创新,寻找和发明最佳的诊治办法和工具,是所有从事呼吸介入领域的医生需要直面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激情的鼓舞和感召下勇往直前

回想这十二年来,如果说我们还取得一点成绩的话,除了外部环境因素, 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我们的坚持,我们的自我认可,我们自己认为自己从事的行业是在做一件“无比伟大和正确”的事情,无论是诊治患者的一个成功操作,一点小小的转化和创新,还是一篇文章被接收……哪怕事实上它微不足道,但我们被自己的行为所感动,我们在激情的鼓舞和感召下,义 无反顾,勇往直前!

作为一名老呼吸青委,特别感谢第九届青委的海选政策,让我非常有幸加入这个大家庭,和优秀的同行共事,时刻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和正能量,促使我努力前行,不敢懈怠!尽管经过 12 年的呼吸介入生涯的磨炼,常年累月 155 的操作、复杂的手术导致的精神高度紧张、厚重的铅衣、长期对着显示屏幕, 空气中肿瘤被烧灼的味道,不得不承认身体上出现了老化,腰椎间盘突出、 肠易激综合征、干眼症、头发脱落、嗅觉变钝等时不时地困扰我的身体。但 我相信只要心存少年心态,12 年归来仍是少年,岁月的流逝不可怕,身体状 态的退化不可怕,最怕的就是激情不再,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对正 确的事情,去努力实践,每天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那就不枉此生!

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