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待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改革,不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国家使命、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核动力院党委书记万钢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核动力院,作为我国唯一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核动力研究基地,自1965年创建以来,自行设计并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压水型反应堆、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第一座脉冲反应堆……可以说,这个“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在我国核工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作为国家战略重要科技力量、中核集团核心竞争力,中国核动力院将深化改革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动力,不断强化改革工作顶层设计,以战略为引领聚焦改革重点任务密集发力,以高效执行力狠抓各项措施落地,整体运行高效、规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轮’驱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并获得“中核集团2020-2021年度深化改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辨明判断题:
强化战略引领,为改革定向指航
科研院所改革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建立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已成为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那么,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排头兵,中国核动力院又将如何走好走稳这一步呢?
对此,万钢表示,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核动力院的确还存在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机制不灵活、发展内生动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科研院所的改革,与企业不一样,但也有相通之处,比如说一定要解放思想,强化竞争意识,建立市场机制,还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来完善我们科研院所的管理,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
自2019年6月中核集团印发关于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意见后,为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核动力院上报了涵盖公司化、板块化、人才特区、薪酬改革等4方面内容的改革总体方案,于2019年9月获得批复。2020年,核动力院主动担当、迅速行动,不断深化原有方案,形成聚焦科研、产业、经济运行三项机制和干部、人才、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重点。同时,加强组织、狠抓落实,成立了院所两级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深化工作会议,对各项改革任务统筹谋划,分级压实责任。
据万钢介绍,这套院所改革总体方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提出了坚持战略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政策指导、坚持深化推进四个改革原则,还明确了到2025年基本建立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科研院所现代治理体系的改革目标。
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这套体系也愈发完善。以发布“十四五”院所改革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运行三个指导意见和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为行动指南,核动力院逐步形成了“1+4+N”深化改革总体框架,明确了“1234”深化改革总体思路。其中,“1”是指“一院两制”;“2”是指“两化改革”,即市场化机制与企业化管理;“3”是指“三个目的”,即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的活力、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是指“四个深化”,即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运行、三项制度这四项改革。
另外,核动力院还将对标一流、提升管理作为推动改革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对标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与国外核行业一流水平进行对比,与标杆单位开展对标交流,促进业务和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核动力院进一步抓深抓实改革工作,对指标进行细化,加强督促落实,形成改革规划、计划、考核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核动力院已经连续两年发布改革工作计划,通过倒排节点、挂图作战,建立月报机制,加强进度管控,全面落实年度工作。
做好必答题:
科技创新出实招,技术引领狠发力
在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后,核动力院党委领导作用则表现在五方面: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那么,核动力院这一改革的用意何在呢?
对此,万钢表示,在科研院所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从2018年原子能院开始已在集团全面推行,这也是中核集团科研院所改革的一个创新举措。这一做法已经得到有关部委的肯定。
他进一步解释道,国有企业党委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要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将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重点是对董事会决策一些事项要进行前置研究。而对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科研院所来说,党委既要发挥国有企业党委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所以要把方向、管大局,还要作决策、促改革,必须保落实。
一语道破玄机,万钢的阐释虽然言简意赅,但也充分表明在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也正是基于此,核动力院构建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书记办公会“三位一体”的决策体系,为后续深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据统计,自2020年2月运行以来,核动力院党委会研究决策涉及改革举措议题80余项。其中,关于科技创新成为其中重要的部分。
“没有创新,就没有核动力院。作为一家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就是我们的主责。关于科技创新的改革,显然是一道必须回答且要答好的必答题。”万钢说。为此,围绕推动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推开。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组织管理。首次成立院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制定发布36条科技创新指导意见,形成科技创新纲领;全面分析创新和基础科研“堵点”“痛点”,梳理形成关键技术和卡脖子“双清单”;统筹推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转型应用、新时代装备质量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信息化提升,打通业务和管理流程。
加强协同研发、鼓励联合创新。试点实践协同研发、联合设计、集成采购、专业化安装“四维牵引”组织管理模式,高效推动策划及研发工作;发布外协外包管控指导意见,牢牢把握核心业务,发挥“小核心、大协作”作用。
加强自主投入、促进原始创新。自主投入资金,推行“揭榜挂帅”模式,发布38个原创基金项目,首次试行“包干制”“赛马制”,激发创新活力。
加强平台建设、深化开放合作。完善平台分级分类管理,论证设立一批新的院级中心,凝聚院整体专业优势合力;与20余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有关大学成立“1+4”联合实验室。正在推进组建院校联合创新体,每年自主投入联合创新基金1200万,协同创新“朋友圈”持续扩大;布局完成北京、上海、深圳等四个研究中心,打造以市场化机制运行的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和发展高地。成立院新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挥咨询、参谋和把关作用。
当然,科研院所的改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在于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此,核动力院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可谓动真章。
在深化用工制度改革方面,健全企业化市场化员工管理制度,2021年起新入职员工全部实现签订劳动合同。开展人才盘点,搭建“124人才盘点模型”,2022年减少近30%人力资源需求。建立市场化引进高端人才机制,通过“以才引才”引进外国专家团队,通过“柔性引才”引进大学教授,通过“协议工资制”引进企业资深大数据专家。
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方面,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建立管理干部与技术人才“H型通道”,干部年轻化进程显著加快。院及4家下属单位已经实现任期制契约化管理。
在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推动岗位管理、薪酬分配、绩效考核、荣誉管理“四项改革”,一所围绕反应堆操纵员、二所围绕大课题负责人、四所围绕核心骨干、设计所围绕高端人才,加强成果转化激励,全面承接院薪酬改革方案,2021年实现基层单位9人年薪超百万。院本部大部制改革后也参照公务员进行职务职级序列,建立全面覆盖的岗位职级体系。科研人员平均工资达到全体职工平均水平的1.6倍,同岗位员工工资平均倍差达1.8倍。改革薪酬分配,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年薪制和协议工资制并存的多元化薪酬分配模式,实现总体固浮比为5:5左右。建立院荣誉表彰体系,积极推动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全面激励模式。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政策,全面打造“事业共建、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
就目前来看,核动力院在科研方面的改革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近三年来,核动力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0余项,申请专利1223项,授权专利670项,80%为发明专利,占院历史专利总数的30%以上。华龙一号核心专利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还正式发布了中核集团首项核电领域国际标准。
增设自选题:
产业发展开新篇,两化改革出效益
万钢说:“核动力院‘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双轮”驱动,其中一轮就是科技创新要出成果,另外一轮则是产业发展要出效益。”
的确,无论是华龙一号、玲龙一号还是龙鳞系统,以及医用同位素锶-89等,已经成为核动力院近年来打造的重要品牌。近年来,核动力院自主将产业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在技术、研发的方面优势,进一步推动研产结合,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顶层部署、优化产业发展。开展产业发展思路及布局研究,制定发布30条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编制“研发牵头、设计抓总、设备成套、服务集成”四个集成实施方案,探索创新型核能多用途项目EPC总承包模式;推动集团DCS产业整合,实现了任务完成、队伍稳定、龙鳞注入,打造了集团统一先进自主可控的DCS产业平台。
发挥综合优势、集成核能产业。抢抓核电回暖建设契机,推动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带动产品供货再上新台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做强高端技术服务市场。
面向生命健康,加快技术应用。全球首座溶液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建设正式启动,并首次引入社会化融资;全面恢复单晶硅辐照,致力于解决国内芯片产业“卡脖子” 问题。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发布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实施内外部转化激励,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分类打造行业内外产业孵化。
运用市场机制、落实“一院两制”。以核总公司实体化运行为抓手,深化“一院两制”改革,明确核总公司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经营和公司治理四个定位;完成公司“三会一层”设立与人员任命,完善了公司章程和制度,有序完成相关业务注入。
与此同时,核动力院还制定发布20条经济运行机制改革指导意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运行效率。加强成本精益管理,推行成本核算标准化,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做好内经济运行循环。优化后勤保障组织机构,建立“三保障一管理”大后勤保障体系,构建“一部一公司一基地”的扁平化、专业化大后勤管理体系。剥离社会职能,收官历史问题,高质量完成“三供一业”9个项目分离移交,医疗机构完成深化改革,管理公路、邮局移交地方、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管理。
一项项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为核动力院加快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即使在全球疫情愈发严峻的情况下,核动力院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而且创新主责保障有力,人才干部活力迸发,发展路径不断夯实,科研院所现代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改革永远在路上。在集团公司党组坚强领导下,核动力院将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发挥“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院训,把改革工作进行到底,助力集团公司新时代“三位一体”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策划 | 宣传文化中心核芯报道工作室 盛安陵
来源丨核动力院
责编丨闫绍辉
审校丨杨阿卓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待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