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考研(学硕考研科目)




学硕考研,学硕考研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下周末举行。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倾斜、报考人数增加,专业硕士的报考热度持续走高。但自1991年我国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过程其实经历过不少质疑。而如今,它从曾经的学硕“备胎”,成了考研主流。在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理性看待专硕热度的持续走高,如何正确选择考研的方向,如何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专业实践性人才,都成为高校师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专业硕士,简称“专硕”,是专业学位的一种。 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目的是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热度持续高涨,报考人数屡创新高,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 其中山东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1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6.2万人,增幅为17.8%。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背景下,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报录比相对理想的专业硕士自然成为不少考生的选择。 从2011年的15.8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60.2万人,专硕招生人数增长近4倍。 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并持续高速增长。 在近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样的变化实际上跟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教育定位有很大的关联。由于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发生变化,因此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专业硕士。因此现在的专业硕士的招生的规模和报考的热度,实际上是整体推进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的结果。

学硕和专硕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在定位、培养模式上有些不同。专业硕士报考热度持续走高,其根源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招考规模扩大意味着学生“上岸”几率增加,这与一些希望尽快上岸、尽早就业的考生不谋而合。

分数低、招生多,考生们对专业硕士的报考热情自然越来越高。成功升入专业硕士的学习阶段后,学校应该如何让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实现分类培养呢?课堂作为第一阵地,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守正创新,构建符合专业硕士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是每一所高校都应思考的问题。在山东,不少高校为学生设计了具有专业硕士特色、强调实践能力的人才成长之路。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专业硕士石泺淇介绍说,学校研一的时候一共开设了4门主要的专业课,分别是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审计理论与实践以及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对于本科阶段的纯粹的财务管理课、财务会计课,这些课程都添加了实践两个字,也就是说研究生的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方面的考察。

临沂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胡晓丽表示,专业硕士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其课程设置侧重于实际应用,重点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临沂大学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研究生能力与素质培养,修订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构建了明显区别于学术硕士的课程体系。

相较于学术硕士,专业硕士重实践、快节奏、以就业为导向,在校期间重视能力应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专业硕士有不少误解,认为专硕是学硕的“低配版”甚至是“备胎”。一些学校在培养专业硕士的过程中,也存在简单粗暴“复制粘贴”学硕培养方法、不能充分结合产业实际需要等问题。

熊丙奇认为,在推进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时,一些学校没有对专业硕士进行非常认真的论证,依然参照学术硕士来培养专业硕士。其实专业硕士更应该强调是职业教育,例如双师制,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在之前的一些学校,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不同,可能只有学制的不同、收费的不同、名称的不同、地位的不同,而没有真正的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不同。

走出课堂、走进一线,是应用型教育的必经之路。作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阵地,高校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产教融合和双师引领。

熊丙奇介绍说,国家今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要实行普职融通。职业教育除了高等职业教育,还有职业本科、应用本科、专业硕士和工程博士。实际上专业硕士就是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习结束成为应用型人才。但是现在很多学校不愿意这样定位,由此导致偏离了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结构和社会需求发生严重的脱节。

临沂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胡晓丽介绍,临沂大学积极与地方和行业企业等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与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开展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建立了产业(行业)导师选聘制度;临沂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位专业学位研究生选聘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行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022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应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各地各高校要积极营造平等就业环境,在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中,不得设置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歧视性条款和限制性条件。随着近年来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逐步优化,就业市场对专业硕士的越来越认可。硕士阶段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有了更明确的就业方向,专业硕士着重锻炼的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有了一定优势。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2022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姜楠介绍说,学校重视对专业硕士教学技能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将来能够胜任教育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是本科毕业就走到教师岗位做不到的。

鲁东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22级专业硕士王元认为,在实习当中掌握的理论知识,是在学校的书本上掌握不到。学硕是没有实习的,因此专硕实习所带来的收获,可能是专业硕士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带来的最大的优势。

目前,学历仍然是部分企事业单位招聘的要求之一,不少学生希望通过考研获得文凭,以期走上更高的职业平台。作为求职者,这样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但在追求高学历的同时,不论是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该以能力为导向,回归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定位。

熊丙奇认为,研究生的教育定位应为过渡性教育,一部分向学术过渡,一部分是向职业过渡。很多时候研究生教育存在两个很大的误区,第一是把研究生教育作为综合性教育,把研究生认为是高学历,因此第一一定要搞清楚,研究生教育不是高学历教育,我们要淡化这个概念;第二,专业硕士就是职业教育,要回归到这样的定位,才是最关键的所在。

专业硕士的培养兼顾了就业市场对学历的要求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较高的报录比使其愈发成为不少本科毕业生心中的“最优解”。诚然,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提升学历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求职法宝”,但在考研热的背后,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熊丙奇介绍说,不理性的考研会导致学历内卷、学历高消费,随之就会出现围绕着考研科目来进行教学的问题,非考研科目边缘化,实际上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一直呼吁治理考研热,要理性地规划接下来的研究生的发展。

不论是近年来专业硕士的“报考热”,还是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节节升高,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可喜硕果,也是就业与升学、能力与学历二者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现。如何实现双方有机平衡、在曲折前进中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是学生、高校、用人单位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熊丙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用人单位要真正改变用人导向,不能是唯名校、唯学历论,不能不断地提高学历标准。其次学校办学应该基于自身定位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本科院校要坚持办学定位,给学生完整的本科教育,不能变成应试的教育方式;研究生培养机构应该真正地去认真论证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特色。第三就是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研究生的报考的学校的时候,也应该认真去分析师资和培养模式。

和学硕相比,“年轻”的专硕仍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专硕树立口碑、健康发展的基础。专业硕士培养应当为国家提供更多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其发展道路尚需不断探索。同时,所有层级的教育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体现在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专硕培养,也体现在社会用人单位对专硕的科学认识和合理认可。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不分高低、无论上下,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每位学子都能走上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在这里,我们也提前预祝今年的考生能够金榜题名、一战上岸!

学硕考研(学硕考研科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学硕考研(学硕考研科目)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