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责编 | 王一

是世界性广泛栽培的果树树种,其全球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29.3万公顷和2310.9万吨 (2020 FAO数据) ,其中我国梨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总量的近70%,是世界第一大梨生产国。梨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根据其遗传来源可分为亚洲梨和西洋梨两大种群,两者在果实形状、色泽、风味等方面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亚洲梨和西洋梨在果实的软化特征方面差异明显。通常,西洋梨采后不能即食,需要“后熟”变软后才可食用,其果实软化速度较快,不耐贮藏;而亚洲梨(除秋子梨外)典型的特征是脆肉多汁,采后即食,不需要“后熟”过程,果实软化速度相对慢,有较长的贮藏期。为什么亚洲梨和西洋梨具有截然不同的软化特征,其内在的遗传机制差异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

图1 亚洲梨和西洋梨的野生资源及栽培品种果实硬度变化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BMC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dentical-by-descent segment harbors a 12-bp insertion determining fruit softening during domestication and speciation in Pyru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亚洲梨与西洋梨果实软化特征差异的遗传机制。

该研究利用梨的重测序数据,基于个体间IBD (identity-by-descent) 分析分别对亚洲和西洋梨的野生和栽培种之间的基因流进行了鉴定,并解析了基因流对亚洲和西洋梨果实软化性状差异的影响,发现在亚洲和西洋梨的野生和栽培种之间均鉴定到一个长3Mb的IBD富集区间 (IBD-ER) ,进一步分析表明该3Mb IBD-ER为亚洲和西洋梨的共同驯化区间。

图2 亚洲和西洋梨群体IBD-ERs的选择信号

同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WAS) ,在3Mb IBD-ER鉴定到一个与梨果实硬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TIC55,其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具有调控叶绿素降解的功能。利用重测序、转录组数据,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明确了在亚洲梨TIC55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区域存在一个长度为12bp的串联重复插入,从而导致TIC55基因只在亚洲梨中高度表达,抑制了果实的软化;而在西洋梨中不存在这一序列特征,同时基因几乎不表达,果实的软化速度较快。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亚洲和西洋梨TIC55基因的序列插入和分化导致梨果实软化特征差异的进化模型。该研究不仅为解析亚洲和西洋梨果实软化差异提供了遗传基础,同时可为其他果实性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图3 亚洲和西洋梨TIC55基因的序列变异、表达特征和进化模型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士生宋波波李晓龙(现浙江农林大学园艺科学学院副教授) 、曹贝贝为共同第一作者,吴俊教授、李甲明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明月副教授、伊利诺伊大学Schuyler S. Korban教授等参与了研究工作。本项目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梨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5-022-01409-w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