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考研录取率不到两成?别慌,不妨换个赛道试试!




今年国内考研录取率不到两成?别慌,不妨换个赛道试试!

各位网速快的小伙伴,应该都看到了今日的微博热搜:

2023年考研国家线正式发布后,网络各大平台被“上岸”、“二战”、“沾沾喜气”等关键词刷屏,阳光下永远是胜利者的狂欢,在遗憾中沉默的往往是大多数。

从2023年考研初试数据来看,全国共有474万考生报名,比2022年总体上涨了17万,报名人数持续上涨,考研热度高居不下,竞争也愈发激烈。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辛苦准备了一年,有些人甚至是两年、三年…那种疲惫感和迷茫,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逐年攀升,“考研热”持续升温。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而2023年考研人数更是飙升至474万,这个趋势是不是很吓人?

图源:中国教育在线

考研人数激增,普通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就会很低。

最近就经常有小伙伴咨询:考研失利了,可以去日本留学吗?

今天,就为大家简单讲解一下:日本的研究生是怎样的。

1.日本的研究生制度是?

日本的研究生制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旁听生“,是一种可以进入大学及其研究室、接受相应教授指导,但却无法获得学位的一种制度。

以日本的研究生制度入学的学生,因其非正规生的身份,相较于正规课程学生,入学金,学费等费用也较低;

同时非四月入学(日本的大学入学时间基本都是四月)的情况也是非常常见。

而国内的所说的研究生课程,在日本叫做“大学院课程“,而参与大学院正规课程,毕业后可以拿到学位的学生,则被称为“大学院生”或者是“院生”等。

2.如何理解日本的研究生课程

正如上文所说,在传统升学方式(语言学校+私塾)逐渐内卷,难度骤升时,通过日本的研究生课程升学的道路,或许就将是希望进入日本大学院学习的你的首选路径!

虽然日本的研究生课程并非正规课程,但并不代表无法“升级“为正规课程!传统的语言学校+私塾升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语言学校学习+升学辅导(一般是以两年为周期)→大学院考试→最终进入大学院正规课程”,这样一个流程来进入正规大学院课程学习。

而通过日本的研究生制度,最终“升级“为正规课程的方法则是:

进入研究生制度,随教授在全日语的大学院真实环境中学习→参加大学院考试并入学。

那么,相较于传统的语言学校+私塾的升学模式,通过研究生进入大学院的“新方式“,究竟有什么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呢?

3. 研究生制度升学,真香!

①100%的学术环境

进入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同学,将会全方位地进入日本真实的学术环境。比起在语言学校,升学指导课程中的“备考感”,研究生课程比起备考,更像是“修行”,这种全身心投入进自己专业领域的感觉,是任何机构也无法比拟的!

②迅速升学成为可能

一般的语言学校+私塾升学周期为两年,在这期间,语言学校进度缓慢,辅导机构专业性不强,备考时间过长导致身心俱疲等情况屡屡发生。

而研究生课程将会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由于浸润式的学术环境,在自己专业知识快速成长的同时,日语,社会常识等方面的实力提升,也会比传统的语言学校+私塾来的快得多。无论是语言学校+私塾模式,还是研究生课程模式,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大学院考试;而研究生课程模式将会极大缩短备考周期,帮助你“光速升学”。

③目标明确,事半功倍

对于大部分选择以研究生课程进入大学院学习的同学来说,研究生课程所就读的学校,基本就是自己将来大学院将进入的学校。

而传统的语言学校+私塾方式,一般会同时报名多个学校。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即便是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内容也不尽相同。

同时备考多个学校,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精力。相比之下,研究生课程的学生对于自己所在学校的熟悉度,出题倾向等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在最终一决胜负的大学院考试中,面试你的有可能就是每日在研究室中朝夕相伴的教授。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4.研究生课程适合什么样的学生?

首先,不同于语言学校+私塾的“保姆式升学“,研究生课程由于其全日语环境,因此对于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

其次,希望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生,需要有相对清晰的未来规划;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专业、以及志望校。

最后,由于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均为“内诺制”,就是在入学之前,需要与教授联系,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并获得许可后方可入学。因此,自己本身的雄厚实力,以及强烈的入学欲望,将会给未来的指导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研究生课程适合有一定日语基础,升学目标相对明确,并且希望短时间内进入大学院正式课程学习的同学。

条条大路通罗马,考研是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今年国内考研录取率不到两成?别慌,不妨换个赛道试试!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